最新消息

首頁 / 最新消息

對付轉移性癌症 非侵入性「液態切片」 助從血液中揪出腫瘤DNA

2021.3.2 精準醫療

 

 

雙和醫院癌症中心主任趙祖怡醫師說,液態切片能用非侵入性或最少侵入性的方式取得檢體,對於癌症確診與治療提供幫助。

 

癌症形成不是一天兩天的事,往往經過多年累積。醫界對於癌症,向來希望「早發現早治療」,不過雙和醫院癌症中心主任趙祖怡醫師形容,早年治癌,醫師就像打獵時只拿著獵槍的獵人,看到獵物(癌細胞)就開槍希望打中,但對於打不到和逃逸躲藏的癌細胞也只能放棄。隨著分子醫學進展,「現在醫生就像拿槍又帶獵犬出門,就算一槍沒打中,只要放狗出來搜索,也更有機會把獵物癌細胞通通抓起來。」趙主任生動而簡明地描述現今癌症治療現場的巨大改變。

 

傳統腫瘤切片、影像診斷 有侷限性

現今癌症診斷工具多仰賴精密影像設備,但即使技術日新月異,卻仍要到腫瘤長到一定尺寸,才能被正子攝影、電腦斷層、核磁造影、超音波等儀器確認腫瘤位置,接著以手術取樣切片進行病理分析來確診,對於癌症發生初期甚至前期病變偵測、癌細胞是否根除、有無轉移等情況,的確有所侷限。

趙祖怡醫師舉例說,「就像人的身上如果蓋了一條棉被,即使棉被裡分散佈滿了癌細胞,從外面也看不出來;或是癌細胞還沒有形成夠大的腫瘤,影像根本看不到。」

除此之外,也有一些病人的狀態,不適合傳統病理手術切片。趙主任指出,像是年紀較大、體衰禁不起麻醉的患者,或是腫瘤長在深處又難以手術部位等種種情況,都需要其他輔助的方式來確診,這時候,液態切片(liquid biopsy)就可能會被醫生列為輔助診療工具之一。

 

非侵入性液態切片 幫助揪出癌變

液態切片正是分子醫學發展的象徵。趙主任解釋,癌症轉移是癌症致死的最主要原因,而轉移性癌症的發生,與血液中的循環腫瘤細胞(Circulating tumor cells,CTC)息息相關。

他進一步說明,當循環腫瘤細胞從原生腫瘤脫落進入到血管中,並且藉著血液循環到體內的各處,如果到達某個器官後又聚集增生更多腫瘤細胞,就形成癌症轉移。

「人體正常細胞會變成腫瘤細胞,是基因突變累積的結果,所以正常細胞與腫瘤細胞最大的差別,就是這些突變的基因。」由於健康人體或良性腫瘤病人的體內,很難發現循環腫瘤細胞,因此簡單來說,從血液中解析是否含有腫瘤細胞的DNA,就是液態切片的原理根基,只要抽血就可檢測。

抽血的液態切片原理與醫療應用。(資料來源/東生華提供)

 

液態切片是輔助工具 非健檢項目 做個聰明病人要先相信醫師

趙主任強調,液態切片可以幫助醫師為患者術後追蹤,提早發現是否復發或再有突變,也能協助醫師評估標靶用藥並確認成效。不過以目前的技術來看,其檢測方法仍具偽陰性或偽陽性,不能完全取代活體組織切片,但已足以幫助臨床醫師早期篩檢及後續治療追蹤。

此外,目前這項檢驗屬自費,價格不斐;且即便罹患同樣癌症,患者適用的醫療方式也不盡相同,並非每位患者都需要做液態切片。趙醫師提醒病友,日常就該多元吸取正確醫學知識,才能在醫師提出醫療建議時,做出對自己最適當的決定。

不過趙祖怡醫師也樂觀看待日後的癌症醫療,「以往的化學療法就像投一顆炸彈,炸死了敵人卻也傷害無辜百姓,」但現今不但化學療法的副作用已有顯著改善,近年發展突飛猛進的精準醫療,除了對付癌細胞,也注重活化免疫細胞,「現在透過小分子藥物和免疫療法,能大幅減少治療副作用所帶來的傷害。」

「當分子醫學、基因醫學更加精進,未來癌症治療,可能不是以部位來診療,不再分肺癌、乳癌…,」趙祖怡主任說,癌症其實就是基因突變,透過基因解碼看DNA、RNA的變化,更有機會針對基因突變的腫瘤精準投藥,患者想要延長健康餘命並擁有良好預後生活的心願,已經見到一線曙光。

 

原始新聞來源:中時新聞網

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

 

#液態切片 #趙祖怡醫師 #癌症轉移 #雙和醫院 #基因檢測